上海首批兩個市籌公租房項目"試水"入市,首期申請率為四成;武漢市首批公租房啟用20多天,只有三成房屋住上了人,七成房源無人問津……
作為"十二五"期間我國保障房的主力品種,各地公租房正逐漸從建設轉為供應。明明有大量住房困難人群"翹首以盼",不少城市的公租房卻頻頻遇冷,裝修完備、功能齊全的公租房招租緣何"人氣不足"?
相比於廉租房、經適房,許多地方公租房的供應更加開放和市場化。上海市房管局副巡視員李東說,公租房制度還處在探索階段,首批兩個項目是"試金石",從中能看出制度需要完善之處。
首先,租金過高是公租房受到冷落的主要原因。上海市兩個項目租金均按"略低於市場價格"的原則制定,經過專業機構評估、測算,為每平方米40元左右。"一套小公租房,月租金近2000元,每個月工資三分之一付房租還不夠。"在馨寧公寓附近公司上班的劉敏說。
不少申請人認為租房成本超過心理預期,還不如自己租房劃算。從四川來武漢打工的王女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:房租和物業費每個月共需要800元,加上坐公交車的費用近100元,每個月共需支出近900元。而她現在租住的房子,雖然條件差些,但是房租只要500元,還不用坐車上班。"我工資總共才1200元,即使有80元的政府補貼租金,多花300元對我來說還是個大數字。"
其次,申請標準過於嚴格,也是申請者過少的重要原因。武漢市現行政策要求,住房困難家庭人均面積必須在8平方米以下,人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。對於新就業人員要求月收入2500元以內,畢業不超過5年等,許多缺房戶因超過這一標準而無法申報。
第三,公租房項目位置偏僻。上海市兩個公租房小區離最近的地鐵站都有一公里以上的距離,公交還無法充分滿足出行要求。上班族小白告訴記者:"租房最看重的就是出行方便。"
另外,入住公租房的其他費用也讓不少特困戶望而卻步。武漢市洪山區領鑰匙時需一次性繳納4800多元的各類費用。包括住戶需要先按市場價繳納3個月租金、押金(3個月房租)以及1年468元的物業費。
記者采訪感受到,不少住房困難群體對公租房期待很高,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看法:比如認為既然是保障房,公租房租金就應該主要由政府承擔;公租房就是福利房等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